2019年8月20日 09:06

难免会有些人觉得针对取胜是胜之不武,但比赛与天梯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此,天梯上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环境,所有风格的队伍和环境里所有的pm,但比赛时我们只需要面对对手一个人。
我们无法在天梯上确定下一局对手的队伍与水平,但在比赛中我们可以提前得知对手擅长的风格,游戏理解的水平,操作习惯甚至比赛思路等大量天梯没有的信息,而且在比赛中他们为了取胜会做出比平时更趋向于合理的操作。
就像大钢蛇的使用率在RU不足3%,但一旦对手在比赛中需要这只pm,他在对面出现的概率就会有100%,即使天梯几乎完全见不到某个组合,只要比赛的对手擅长它,你就能在赛场上看到。即使天梯没有人这么操作,甚至这个操作存在巨大的弊病,只要对手会做,你就有必要考虑它。
缺乏RU经验的我通过针对取胜并不稳定,我这次的成功率只是巧合,如果能够结合对应分级的经验这些比赛策略可以发挥得更好。针对对手的具体队伍终归是下策,针对队伍风格,操作风格与游戏理解才是最可取的做法,这一角度上我在第二周的发挥可能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,可惜我对高水平玩家的这些能力还不能完美把握,其他三场比赛只能出此下策。
希望我的比赛思路能帮到看过这篇帖子的人,能自己组队的各位肯定效率会比我更高,所以就当成我在抛砖引玉吧。
CPL结束后,我的下一个比赛就是年末的OMPL了,暂时会把重心从6V6转移到1V1,争取夺冠来弥补去年的遗憾。